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

首頁 > 賞客行程推薦 > 客家賞玩地圖(新北桐花地圖) > 淡水區

鄞山寺

撰稿人:廖櫻華
 

淡水鄞山寺建於清道光二年(1822年),很特別的是寺內主祀著定光古佛,是閩西汀州客家人的守護神。
原來在清道光年間,從閩西汀州移居臺灣北部的客家人日益增多,於是汀州移民在當時登岸的滬尾港(淡水)近郊建廟,即為今日的淡水鄞山寺,同時也作為渡海遠來的汀洲客家鄉親暫時歇息與集會的處所,又稱「汀州會館」。
在臺灣僅有兩座供奉定光佛的清代時期廟宇,北有淡水鄞山寺,另一座則是中部彰化的定光佛廟,其中淡水鄞山寺的建築保存最為良好,大致留存清道光時期的原貌,現為國家二級古蹟。
根據《淡水廳志》記載1 ,鄞山寺是由來自閩西汀州永邑(永定縣)的羅可斌、羅可榮兄弟捐出田地,再由粵東的張鳴崗募款集資興建,後來成為北臺灣的汀州客家人信仰中心,也見證了汀州客人來臺開墾的一頁歷史。
鄞山寺旁的鄧公路、鄧公里等地名,即因為汀州客語「定光」發音近似閩南語的「鄧公」而名,造訪時不妨仔細看看路標或地圖研究一番。

建築特色

鄞山寺座東朝西,背倚大屯山,前方面向淡水河口,寺前廣場有一半月水池。
寺院建築雖然不大,但鄞山寺已在臺灣近代建築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建築格局是「二殿二廊二護室」的四合院形式,中央的三川殿和正殿是寺廟祭祀的空間,而左右護室則是生活和社交的場所。
鄞山寺三川殿,屋脊分作三段,並有垂脊,使屋頂造型有層次變化,屋脊上的剪黏藝術,有人物花草等豐富造形,古典雅致。
寺院入口處的藍色木柵欄亦為其他寺廟所難以見到的設計。
走進寺中,從石碑、匾額、楹聯的題刻中,發現多屬道光咸豐年間,建寺始末有跡可循,也可以遙想當年汀州客家人來臺開墾的過往。
抬頭望向寺中的棟樑、屋架,採用二通三瓜、三通五瓜、疊斗等手法,十分優雅精美,精雕細琢。正殿的龍柱、三川殿的八角柱、兩廊的方柱,各具特色,栩栩如生的山牆泥塑更是值得細細品味的常民藝術。
寺內祀奉的「定光古佛」是臺灣廟宇中罕見的軟身神像2 ,可仔細端詳其造像的工巧與莊嚴。
歷經一百九十多年歷史的鄞山寺,清幽明淨,迄今依舊在淡水巷弄中散發古色古香的客家氣息。

1.《淡水廳志》記載:「鄞山寺:在滬尾山頂,道光二年汀州人張鳴崗等捐建,羅可斌施田,咸豐八年重修」。
 2.軟身神像是一種裝置有關節、四肢可活動的雕像,通常為木雕所作。其製作方法:採支幹與身軀分開雕刻的手法,完成後再做四肢關節接合。
 
認識定光古佛

誰是「定光古佛」?根據典籍記載,定光古佛是中國南方客家人的祭祀圈才有的重要信仰,相傳原為宋代的高僧,曾經為民除蛟龍、降虎害,因而廣受閩西汀州人崇敬信仰。傳說在定光古佛寂滅二百多年後的紹定年間,汀州多次遭匪寇圍攻,因定光古佛顯靈退賊,州人因而列狀奏告朝廷,奉旨受封為「定光古佛」,寺院被賜額「定光院」。種種神蹟與傳說,使得閩西、江西和廣東一帶居民廣為奉祀,渡海來臺開墾的汀州客家人也將這樣的地方信仰帶入臺灣。至今在淡水鄞山寺門口兩側牆面仍可以看到定光古佛除蛟降虎的泥塑,傳述著古老的客家信仰。

地址 新北市淡水區鄧公路15號
開放時間 夏季6:00-19:00;冬季7:00-18:00
交通方式
【捷運】
捷運淡水線淡水站下車→右轉步行進入中正東路→左轉學府路→直行至鄧公路口,馬路右側即為鄞山寺
【自行開車】
自臺北往淡水方向行駛→至淡水中正路→左轉進入中正東路→遇學府路時再左轉→續行至鄧公路口→即可抵鄞山寺
順遊景點推薦
淡水蜑家棚、淡水老街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鄞山寺淡水鄞山寺-從文物看歷史與美
鄞山寺(汀州會館)-台灣大百科全書 Encyclopedia of Taiwan、定光古佛-台灣大百科全書 Encyclopedia of Taiwan

鄞山寺不同於一般寺院,淡水鄞山寺小巧而清靜。屋脊上的剪黏、泥塑生動自然,讓人流連忘返

不同於一般寺院,淡水鄞山寺小巧而清靜。屋脊上的剪黏、泥塑生動自然,讓人流連忘返

不同於一般寺院,淡水鄞山寺小巧而清靜。屋脊上的剪黏、泥塑生動自然,讓人流連忘返

門柱 寺院內外斗拱、吊筒

 

左:門柱兩側的螺紋抱鼓石造形十分少見,雕刻線條優美雅致

右:寺院內外斗拱、吊筒等裝飾做工華麗,令人歎為觀止

定光古佛

淡水鄞山寺內主祀定光古佛,是汀州客家人的傳統信仰

蛤蟆穴

寺院前埕有一半月池,後方倚山(現已被高樓所圍繞),建築後方有兩個小井,風水上被稱為「蛤蟆穴」

 

類別 : 美景
地址(打卡點) : 新北市淡水區鄧公路15號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