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

首頁 > 賞客行程推薦 > 客家賞玩地圖(新北桐花地圖) > 五股區

西雲寺

撰稿人:廖櫻華

五股.西雲寺

西雲寺位於觀音山獅頭巖山腰,可俯瞰整個大臺北盆地,視野極為良好。興建於乾隆十七年(1752)的西雲寺,距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第一代開山祖師為來自福建鼓山湧泉寺的省源和尚,最初的西雲寺只有草寮般規模,直至乾隆三十三年(1768)福建汀州永定客屬貢生胡焯猷及二甲進士林作哲捐地建寺,供奉觀世音菩薩,廟貌莊嚴樸素,成為當時臺灣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又經嘉慶、咸豐、光緒年間的數次整建,始具今日所見的寺院外觀,整修石碑依然立於寺院右前方。現為國家三級古蹟。
因為觀音山上共有兩座供奉觀世音菩薩的寺院,建於清乾隆四年(1739)的凌雲寺,建寺年代早於西雲寺,所以一般將凌雲寺稱為「內巖」,而把西雲寺稱作「外巖」,又名「大士觀」。

客家淵源

胡焯猷來自福建汀州永定的客家移民,約在康熙末年、雍正初年來臺開墾,並與林作哲、胡習隆合組「胡林隆」,在新莊一帶拓墾。致富之後,不忘回饋鄉里,除捐地建五股西雲寺外,又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於泰山創辦明志書院,以及在新莊米市倡建武廟,是清代時期開墾有成的客家移民事蹟。

建築特色

西雲寺座西北朝東南,為單殿帶左右護龍的三合院格局,並無三穿殿及拜殿。整體規模不大,空間亦不複雜,形式極為古樸。
正殿上方隱埋在天花板內的大木結構,採用客家建築常見的雙脊檁,但以三柁承接下脊檁卻是相當特殊的作法。脊檁繪有太極八卦,左右各有一龍。通樑則繪有觀音、佛祖之傳說故事。
西雲寺建築單純的空間格局與簡樸的外觀,建築學者認為保留了客籍建築的特質。從正殿矩形通樑及半立體獅座,仍可見到粵籍師父施作的常用手法。
西雲寺的裝飾特色包含剪黏、泥塑、石雕、木雕以及彩繪。剪黏及泥塑集中於正殿屋頂,正殿排樓面一對門枕石,及左右兩側的櫃台腳,帶有造形簡單的石雕裝飾。
正殿檐廊下的出食台是出家法師每日施食鬼道之處,台座以觀音石雕刻而成,下為粗壯的石礎,上接一座雕成荷葉、浪花及水紋的高浮雕,再上為龍蟠石柱,龍身龍首等均圓暢有力,最上方為仰蓮、覆蓮合併的柱頭,十分有特色。
正殿有一副十分珍貴的木刻古聯,是艋舺學海書院院長陳維英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所題。
入寺前石梯兩旁有日式石燈一對,為日本時期所立。

地址 新北市五股區西雲路185巷3號
開放時間 08:00-16:30
電話 02-22914392
交通方式
【大眾運輸】
捷運:可至捷運竹圍站轉搭公車
公車:508、838、880、883、1207、橘19、社巴(固定班次,請事先查詢)F221、F222→西雲禪寺站下,看見西雲禪寺牌樓後→直行沿西雲路185巷上山
【自行開車】
1.國道一號:
五股交流道下→新五路二段→成泰路二段(107縣道)323-1號左轉→看見西雲禪寺牌樓後→直行沿西雲路185巷上山
2.台64線:五股一交流道下→成泰路二段(107縣道)323-1號左轉→看見西雲禪寺牌樓後→直行沿西雲路185巷上山
順遊景點推薦
泰山明志書院、頂泰山巖

參考資料:
尹章義、洪健榮、李逸峰,1997.11,《五股志》,1192頁,五股鄉公所,台北。
陳宗仁、黃子堯,2008,《行到新故鄉—新莊泰山的客家人》,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個案導覽-五股西雲寺
施婉慧,五股西雲寺-台灣大百科全書 Encyclopedia of Taiwan
客家傳統建築影像數位典藏網觀音山休閒旅遊網 

外觀古樸的五股西雲寺正立面外觀古樸的五股西雲寺正立面

正殿上方脊檁繪有太極八卦,左右各繪有一龍

正殿上方脊檁繪有太極八卦,左右各繪有一龍

正殿上方的大木結構

正殿上方隱埋在天花板內的大木結構,採用客家建築常見的雙脊檁,但以三柁承接下脊檁卻是相當特殊的作法。通樑則繪有觀音、佛祖之傳說故事

屋脊 正殿門口吊筒 觀音石雕刻的出食台

 

左:五股西雲寺屋脊之美

中:正殿門口吊筒

右:觀音石雕刻的出食台,樣式古樸

日式石燈

寺前石梯兩旁有日式石燈一對,為日本時期所立

歷史碑記

五股西雲寺重建之歷史碑記

 

類別 : 美景
地址(打卡點) : 新北市五股區西雲路185巷3號
電話 : 02-22914392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