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篩目是將在萊米漿與地瓜粉攪和成膏狀凝糰,然後傾倒於竹製的米篩木粄上,用力搓揉,讓膏狀的米漿能穿過米篩的孔洞,流出條狀的雪白米條,入鍋中滾水煮熟即成。
由於過程就像用米篩篩米,客家人稱之「米篩目」,翻譯成台語就成了「米苔目」。米篩目甜鹹皆宜,甜食可加冰糖水佐以其他配料,清涼消暑;鹹食可搭配韭菜、豆芽、絞肉同煮。早期農業社會,是由主人挑到田間,在上午十時或下午三時左右,補充勞動者體力常見的點心。
客家菜講究油、酥、香,油蔥酥在食材中即具這些特色,是客家料理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之一。主要作法將肥豬肉的油逼出,再將切丁的紫紅蔥頭放入滾沸的豬油鍋裡油炸至金黃色,取出平鋪瀝乾。炸好的油蔥酥,香氣四溢、口感酥脆,當作拌醬可提升味道,使食物嚐起來更為鮮美。
(前言內文擷取自潘江東教授撰寫之「客家飲食文化」)
名詞對照:米苔目(又稱米篩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