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淡水捷運站南側的淡水河畔,可以看見一排沿著淡水河岸建造的水上木屋建築,以干欄構造與廢材建造而成,漲潮後遠看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房屋,後來多以「水上人家」稱之。
根據文史工作者的了解發現,原來形成這些「水上人家」聚落特色是由一群廣東與客家籍的退伍老兵所陸續搭建,最早居住於此的鄧姓人家仿照過去記憶中家鄉廣西「蜑(ㄉㄢ\)民」的臨水民居,自行搭建起水上的木構干闌式建築,於是逐漸形成今日所見一棟又一棟的杆欄式居屋,又稱「淡水蜑家棚」。
「淡水蜑家棚」以深插在河岸泥砂中的木樁為基礎,架屋於河面上。退潮時分,水上木屋的根基清晰可見,屋內設有木梯可通往退潮後的河灘,可說是淡水河畔的特殊人文地景,也多次出現在電影場景中,但今日多無人居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