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

首頁 > 賞客行程推薦 > 客家賞玩地圖(新北桐花地圖) > 新莊區

廣福宮(三山國王廟)

撰稿人:廖櫻華
 

新莊.廣福宮(三山國王廟)

北臺灣最早出現的客家廟宇
廣福宮最早稱為「三山國王廟」,為廣東潮州籍人士所捐建,是北臺灣最早興建的客家人信仰廟宇,見證客家早期移民墾拓新莊的重要歷史。
當時潮州籍劉氏家族開鑿劉厝圳成功,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註]興建三山國王廟做為粵人信仰中心。十九世紀分類械鬥嚴重,潮州移民紛紛遷移至宜蘭、桃竹苗一帶客屬移民集中地區避禍,廣福宮因而乏人照料而香火頓衰,必須依賴遠走客鄉的粵籍移民捐款,才得以勉強維持。
光緒八年(1882),廣福宮燬於大火。光緒十四年(1888)由新竹士紳陳朝綱發起潮屬九縣籍民重建,歷時三年重建成現今所見模樣。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由鄭福仁勸募,再次重修,「廣福宮」之廟名始出現。
廣福宮(三山國王廟)香火隨客家人聚落遷出而沒落,又因屬客籍人士崇信的廟宇,在閩南人為主的新莊街上,香火日稀,但卻因此成為保留最完整的歷史古貌廟宇。在新莊老街四大古廟中,是唯一被列入國家二級古蹟的廟宇。

[註] 陳宗仁、黃子堯(2008)所著《行到新故鄉—新莊泰山的客家人》(p.46)
研究中提到,根據劉國材所立厝買賣契字記載,有竹圍菜園一所,據判斷為今
三山國王廟廟址,使建造年代由1780年向前推至1774年。

三山國王信仰

三山國王為廣東潮州一帶的信仰,主祀巾山、明山、獨山三座山神。
關於三山國王的傳說有很多種。有一說,相傳南宋末年,宋帝為躲避元兵追擊,一路逃難至廣東,當地巾山、明山、獨山的神靈顯靈,化為神兵擊退元兵,使宋帝倖免於難,因而得到獲詔封為「三山國王」,從此受到當地粵籍百姓的尊敬與奉祀,成為潮州地方上的普遍信仰。
隨著潮州客家人移民來臺,也將家鄉信仰的香火渡海捧來,於是三山國王廟普遍被視為客家移民聚落的象徵。三山國王原是自然崇拜神祇,並無實體形象,直到進入臺灣後,才開始被塑出神像供人參拜。

建築特色

廣福宮的建築形式屬於長條形格局,為適應鬧市環境的特性,採縱向發展,是標準街屋式廟宇。
廣福宮座北朝南,為三開間三殿二廊格局廟宇。廟宇石材使用本土的觀音山石,屋頂用紅色筒瓦、板瓦及綠釉勾滴,屋頂脊腹的剪黏始終保持傳統形貌,正殿與山門的牆以紅磚砌成,後殿牆壁則以昔日來自大陸的烏磚建造,所有牆面多漆成白粉牆,是客家獨特風格。通樑亦為廣東式之矩形斷面,木雕雕飾生動活潑而富於變化,完全未上彩成為最大特色,緣於經費缺乏,一直無法大規模整修,故保留原來古樸莊嚴風貌,處處展現客籍建築特色。
殿外有雙獅伏臥,石獅頭小耳大,姿態稚氣逗趣;還有三川殿一對龍柱下的柱珠以浮雕雕出琴、棋、書、畫之主題,各以彩帶纏繫。
踏上正殿之前,可看到高於天井92公分的臺基,落差甚大,刻意突顯正殿之威武。正殿供奉三山國王,後殿奉祀三山國王夫人。
廣福宮現因屋頂、牆身滲水及木結構腐朽十分嚴重,經政府與地方多年努力籌措經費後,正進行修復規劃,預計2014年完工。

歷史文物

廟中現存兩方珍貴古碑。一為劉偉近、劉能詒等所立「奉兩憲示禁碑」,立碑年代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原立於土地廟。其內容是潮州移民劉偉近等人屢次陳請官方禁止地方鄉長超收規費的禁令,迄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
另一方古碑則是劉炎光、劉南山等數十人捐資購地的紀念碑,但因石碑風化嚴重,字跡不明,年代已無法確認。

地址 新北市新莊區新莊路150號
開放時間 2013年開始整修,預計2014年完工
交通方式
【大眾運輸】
捷運:捷運新莊線至新莊站2號出口→步行即可到達
公車:111、235、513、635、635(副)、636、637、638、639、663、藍2→在大眾廟站下車→步行即可抵達。
或搭乘公車299、299(區間車)在新泰路口站下車
【自行開車】
1.中山高速公路:五股交流道→五新路→左轉中山路→思源路→復興路→新泰路→新莊路
2.國道三號:中和、板橋交流道→板橋高架道路→大漢橋→中正路→新泰路→新莊路
3.市民大道三重、新莊方向引道→思源路→復興路→新泰路→新莊路
順遊景點推薦
福德祠
文昌祠
新莊老街
慈祐宮
武聖廟

參考資料:
陳宗仁、黃子堯,2008,《行到新故鄉—新莊泰山的客家人》,新北市: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46-55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29區景點介紹:廣福宮文化旅遊資訊入口網客家傳統建築影像數位典藏網

廣福宮(三山國王廟)民國103年開始整修的廣福宮

 

類別 : 美景
地址(打卡點) : 新北市新莊區新莊路150號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