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古名「三角湧」,是三峽溪、橫溪和大漢溪的匯流處,因地形略呈三角形,加上溪水洶湧而得名。早期,三角湧溪可行駛中小型帆船,自清乾隆時期,陸續有閩、粵籍移民來此開墾,閩籍以泉州安溪縣人最多,粵籍則包括了漳州人及漳州客屬移民。擁有水利、運輸之便的三峽,造就了許多染布致富的商賈,因而建造出老街上許多巴洛克風格建築。
走進三峽民權老街,目光立即會被長約二百多公尺的百餘座古老街屋所吸引,巴洛克式立面牌樓更是十分華麗,長長的騎樓拱廊帶有古早風情,建築從民國初年就完善留存至今。抬頭仰望牌樓外觀,可以發現店家匾額框大都刻著堂號、店號或姓氏,是昔日老街風華的見證者,同時也是三峽重要人文景觀。
三峽老街自清朝以來一直都是三峽的重要商業街道,過去放眼望去盡是製茶、染布、樟腦、茶莊、中藥店、雜貨店等商家林立,現在則多了一分人文之美。老街上也有豐富的美食,如金牛角、手工豆花等小吃,值得品嚐。
|